計劃緣起

         聯合國宣布2017年為國際「永續觀光」(Sustainable Tourism)促進發展年,透過觀光產業轉型並重新思考定義對經濟,社會和環境永續發展三大支柱作出貢獻;同時觀光產業的成長需要續航力,並秉持「全球化思維、在地化行動」之原則,思考如何讓產業能夠永續經營。然而花蓮地區的觀光發展,自從2016兩岸關係變化,陸客來台人數大減,使得之前大舉投資的花蓮旅遊產業面臨寒冬;在今年年初推動「大學在地實踐聯盟」蒐集在地業者遭遇問題時,根據花蓮縣旅宿同業公會指出雖然日韓及東南亞遊客增加,但旅遊型態以自由行及不在花蓮過夜型態較多,停留花蓮地區團客數量遠不足陸客,為造成近日的困境的主因。今年九月2017台灣永續觀光論壇辦理前花蓮縣旅宿同業公會陳義豐理事長更在會中表示,截至今年九月花蓮縣總計22家旅館無以為繼只能出售,民宿住宿率只剩下2成左右,如果再沒有有效策略及支援,造成產業凋敝從業人才流失,將對花蓮的觀光產業造成巨大衝擊,甚至淪為夕陽產業。

         計畫團隊透過統計資料、政府政策與區域產公會代表訪談進行議題盤點,在瞭解需求並進行影響評估分析後,參考聯合國永續發展SGDs及政府「Tourism 2020」等政策盤點後,提出因應策略構想,計畫團隊成員對接在地需求、徵詢產官學界看法、嘗試回應研商是否能解決盤點議題後提出八大行動策略,並透過第三屆台灣觀光論壇及2017台灣永續觀光論壇與會專家研討後修正,提出「洄瀾風華,文創加值」在地觀光精粹之大學社會責任計畫。

         計畫團隊主要學校包括慈濟大學與慈濟科大(同屬於慈濟教育志業,目前正啟動兩校合併的可行性評估),過去以來非常關注花蓮地區觀光發展,多次邀集文創觀光產業產官學專家辦理「花蓮地區產業實務座談會」,包括經濟部工業局美崙工業區、花蓮縣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花蓮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花蓮文創園區、花蓮民宿協會、更生日報、建華食品、蜂之鄉、曾記麻糬、光隆生技、台灣海洋深層水等企業,針對產業現況、困境與人力進行瞭解。在座談會後積極媒合老師與企業進行產學合作與安排學生實習。近三年來,兩校課程結合在地產業專家協同教學每年至少共有3-5門課程,每年安排至少5場在地職場體驗及參訪,建教合作之實習企業與機構累計超過25家,產學實務座談及合作計畫亦超過15件數以上。

         計畫主持人慈濟大學共同教育處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江允智,過去曾服務於農委會漁業署所轄之政府捐助過半財團法人「台灣漁業及海洋技術顧問社」十餘年,參與推動觀光產業、休閒漁業、娛樂漁船、漁港觀光轉型、漁港轉型遊艇碼頭、觀光魚市場及十大魅力漁港等經驗資歷豐富,且與地方旅遊產協會與政府連結熟悉;加上近三年產學合作表現優異(超過2500萬元,並獲得本校研究效益獎勵)並擔任跨校開發型產學計畫總主持人及產學小聯盟的共同主持人,學經歷足以勝任。在結合慈濟大學、慈濟科大、東華大學及台灣觀光管理學院教職員生團隊共同努力下,相信能以「永續觀光」切入為花蓮的觀光產業困境提出可行的因應解決策略,落實大學社會責任。